截止到2022年6月5日,科创板总计申报企业733家。其中,终止179家(含终止注册、不予注册),上市企业424家。上周新增受理企业4家:成都成发泰达航空、北京神舟航天、美芯晟科技、树根互联。
上个月,“三一重能”刚刚在科创板注册生效,即将发行上市。紧接着,上周,三一重工“少东家”梁在中实控的企业“树根互联”又亮相科创板。
树根互联主要为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制造IIoT解决方案、产品智能化IIoT解决方案、产业链IIoT解决方案,赋能工业企业的智能生产管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服务。本周,我们就来看看这家企业。
从三一集团切入市场
树根互联的实际控制人为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之子梁在中先生,间接控制公司58.54%的股份,而梁稳根分别通过三一重工、华胥基金持有公司股权。为准备此次IPO,梁在中于去年底刚刚辞去了三一重工的董事职务。
树根互联在招股书“特别风险提示”中披露“第一大客户及关联销售金额较高的风险”,即其2019-2021年第一大客户均为关联方三一集团,贡献了分别73.62%、68.24%和 56.24%的营业收入。
一方面,树根互联对关联企业过度依赖;但从另一面看,三一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为树根互联提供了强大的根基。
从融资进度来看,2016年6月,树根互联成立,2017年便完成数亿元首轮融资,随后又接连获得顶级投资机构的支持,完成多轮融资。
从财务数据上看,树根互联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52亿元、2.79亿元、5.1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4.71%。
从获得的荣誉来看,树根互联为工信部首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并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魔力象限,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等。
机遇和挑战
国家坚定推进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建设需求扩大+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累促数字化转型成本下降,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工业场景复杂多样化/个性化、设备接入难度大、大量企业数字化基础参差不齐、工业数据采集与应用难度大、潜在安全问题等也给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制造了挑战。
除此之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据披露,我国参与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企业逾千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70家。
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背景,竞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型制造企业背景(如海尔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徐工集团、富士康等),一类是先进信息技术企业背景(如浪潮集团、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
简单来说,要么依托制造能力强的公司,要么依托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公司。很显然,树根互联属于前者。
技术的竞争
树根互联2021年营收5.17亿,从行业可比数据来看,对标A股市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富联601138)同年工业互联网营收16.85亿,尚有较多的赶超空间。
不过,对标同属大型制造企业背景的竞争对手,树根互联背后的三一集团在福布斯2021年全球企业2000强中,是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工程机械企业,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另与先进信息技术企业背景的竞争对手相比,面对复杂多样的工业场景,大型制造企业背景则可能有更多的场景深度融合和工业数据资源等优势。此时,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力将为树根互联带来更高的竞争优势地位。
我们或许可以简单从几个研发角度来看它的技术实力:从研发投入来看,树根互联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亿,占最近三年累计营收的56.30%;从研发团队来看,截至2021年末,树根互联拥有研发人员697人,占员工总数的46.10%;其5名核心技术人员中,黄胜、刘伟光、潘永高、陈垚亮均曾在IBM任职。另外,所有核心技术人员均已签署为期2年的《竞业限制性条款》。从研发成果产出来看,树根互联成立后,从2017年开始申请专利,近几年专利申请量明显提升,加速布局。截至2022年4月末,树根互联共拥有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对标同样有制造背景的竞争对手,例如徐工汉云(经检索,徐工汉云拥有专利46项,其中发明13项),有较明显的优势。不过,从其海外业务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来看,根据目前公开的专利信息,暂未看到树根互联有海外专利布局。
树根互联专利申请趋势(数据来源:智慧芽)
企业的宗旨
梁稳根原名梁永根,1988年,他特地将“永”字改为“稳”字,取两种意思:一是事业稳定,二是做人稳重。而其子梁在中也并非原名(原名梁冶中),2008年金融危机时,梁稳根为了表达“三一将扎根中国,永效国家”之信念,将儿子改名为“梁在中”。
回到三一集团,为什么叫“三一”?三一的内涵是“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我们也希望看到,树根互联可以成为同三一集团宗旨中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